什么鸟是寄生虫?
在我们的记忆中,鸟儿一般都有漂亮的羽毛和婉转动听的歌喉,是和平、温馨和爱情的象征。可是,你是否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些“另类”的鸟,它们好吃懒做,把孵卵育子的繁重任务推给其它鸟类,自己到花丛中游山玩水,只在饥饿时才飞回寄宿的鸟巢中,夺走其他小鸟的口粮。这种不劳而获、自私自利的“二赖子”就是被称作巢寄生的鸟类,主要有杜鹃、鶺鴒、鵁鶄等。
在已知的 4000 多种鸟中,巢寄生鸟只有 50 多种,占全部鸟类的 1.25%。这些特殊的“二世祖”中,以杜鹃最多,全世界有 120 多种。我国有 22 种杜鹃,著名的有大杜鹃和金嘴杜鹃,人们俗称它们为“布谷鸟”。
杜鹃在古诗中时有提及:“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声切切,乌哺意勤勤”,诗人把“杜”字拆开,称它们为“布谷”。更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所记“春月,鹃鸟鸣,则农感之而起”。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已对杜鹃这种鸟与农时的关系有敏锐的观察力,这些记载也从侧面证明我国很早就有大杜鹃和金嘴杜鹃。
据记载,杜鹃是古代蜀王的化身,他死后魂魄投身于杜鹃鸟,每到繁衍季节便飞叫于竹间,血尽而止,所以杜鹃的喙都是鲜红色的,杜鹃的蛋和幼鸟也是红口黄嘴,古人认为这是啼血所致,其实这是它们的天然特征。据观察,布谷鸟在产卵前并不啼叫,所以唐代韦庄的“隔窗知夜鸟,待漏问司晨。暗泣千行泪,轻于少年尘”和崔涂的“三声何处暮猿啼,孤客危坐思转凄”,以及宋代苏轼的“我本寓塘蒲,到来如过客。问山在何处,云此是其适”等诗句,都说明古人把杜鹃啼血的迷信说法与望帝的传说相混淆,其实,杜鹃和所有鸟类一样,把产出的蛋成功孵化出后才会继续生活,所以古人所记的“杜鹃啼血”之说是一厢情愿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