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下小狗会得包虫病吗?
包虫病为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包括泡状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带绦虫(多房棘球绦虫)两种。该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犬、狐、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中,而绦虫的幼虫则分别寄生在人和畜的肝脏、肺脏及其他器官内,引起包虫病。该病危害人畜健康严重,是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华北的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宁夏、河南等地,南方一般不流行。
人们通常所说的包虫病,主要指泡状带绦虫病,是牧区常见寄生虫病之一,绵羊、牛是绦虫幼虫的主要寄生宿主,也是人类的主要感染源。人类主要因误食了含绦虫囊泡的羊肉或接触患病牲畜及肉食性哺乳动物而感染。
该绦虫的成虫在犬体内寄生,犬感染该病主要通过食入了含有该幼虫的内脏而感染,在发病犬的小肠内可发现该绦虫。有的犬还可将带有感染性虫卵的粪便排在羊圈内,而羊常采食有虫卵的饲草饲料和饮水,这样羊在不知不觉中就有可能感染上该幼虫。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在羊体内经过6~12个月的发育,在肝、肺、脑等器官形成棘球蚴(即包虫泡)。包虫泡生长缓慢,肉眼可见时通常需要1~3年,而到临床明显症状出现时,该包虫泡往往已有15年以上的生长史了。由该幼虫引起的包虫病在羊群中很少出现病状,通常羊群在不知不觉中带了虫,而不易被发现,往往在对患病犬治疗发现该绦虫或屠宰羊时才发现该病。该病主要危害家畜的肝脏和肺脏,常导致家畜的肝和肺发生肿瘤状的泡状虫体,导致肝和肺的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引起肝和肺的功能衰竭。
该绦虫主要发生于牧区,在农区和城市宠物犬中很少发生,主要是这些地区的犬很少接触到患有包虫病的动物内脏。在牧区有人用患病绵羊和牛的内脏喂狗,结果造成该绦虫的循环。人们误食含有虫卵的内脏或污染有虫卵的奶、水、食物、蔬菜等,也会感染该绦虫,所以该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患病的牧民多数是因幼年时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的,病后一般不经治疗即可获得终身免疫。
预防该病主要应加强犬的管理和环境卫生,不要让犬接触和吃患有包虫病的患病动物内脏。治疗该病的药物常用吡喹酮,按10毫克/千克拌入食物中喂服,间隔一周再服用一次即可。对患病羊目前还没有发现理想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