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外缘疼是怎么回事?
病情分析: 这种情况应该是局部的炎症或过敏的表现,应该和洗澡洗头不注意清洁耳朵有关系 指导意见: 建议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熬夜;避免刺激患处,如热水洗、肥皂洗等不良刺激;可以适当滴耳液冲洗耳道,必要时去医院就诊检查一下有无耵聍等阻塞情况(若没有则不用管),明确诊断后给予相应的治疗。一般很快会好的。若不好转或加重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1.耳部不适、痒感、灼热感、疼痛,可伴有耳鸣、眩晕。 2.检查可见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可有丘疹或水疱,常有分泌物。严重者外耳道闭塞,听力减退,还可出现眼球震颤、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发热、食欲减退及口腔粘膜糜烂等症状。
3.病程一般为7~10天,如果及时用药,症状轻者2~3天,重者5~7天可痊愈。但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预防 1.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特别是头发不要脏乎乎地贴在头上。
2.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积极防治感冒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以免诱发本病。
3.禁止掏挖耳朵,清洗时注意防止水进入耳道深部引起感染。
4.患有脚癣或其他皮肤病应及时诊治。
耳朵虽然个头不大,但其内部却是一个有丰富神经支配的精细结构,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耳痛的症状。不过,由于耳朵位置比较特殊,一些临近器官出现问题也会引发耳痛。耳痛的诱因多种多样,性质也不尽相同,及时就诊非常重要。
耳痛多由外耳引起。外耳又分耳廓和外耳道,造成这个区域疼痛的原因包括耳廓冻疮、外耳道炎、外耳道异物、耵聍栓塞、外耳道真菌感染、外耳道恶性肿瘤等,根据具体疾病,疼痛的表现轻重不一。
中耳疾病也会引发耳痛,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为主,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疼痛性质通常剧烈,持续性刀割样,可向同侧头部和牙齿放射,幼儿常常表现为哭闹、手抓耳朵、卧床不安,伴有发热等症状。
临近器官发病也有可能引起耳痛。比如,张口、吞咽和咀嚼时耳部剧痛,且伴有咽部干燥、口渴、进行性消瘦等表现,可能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侵犯喉返神经所致;如果患者同时有眩晕、面瘫、听神经症状等,高度怀疑内耳肿瘤。此外,有些全身性疾病也会引起耳痛,比如带状疱疹,当发病部位在面部三叉神经节、前庭蜗神经时,会出现带状疱疹样病变并伴有严重的耳痛。